客户嫌贵怎么办?这 3 招能轻松化解

前几天看了一个抖音小视频:

小两口结婚 10 年,省吃俭用,供车供房供孩子。但在今年妻子过生日那天,丈夫送了她一款 2 万块钱的包包。

妻子拆开礼物后,一边反复喊着「你怎么这么败家啊!」,一边感动得大哭。

这件事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:为什么很多平时舍不得的东西,在「过生日」那天,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买下?

因为,每个人心中,都有一个神奇的「心理账户」,这里面会有不同的分类,分别存着购买不同商品的钱。

比如,我们会把购买日用品的钱,放到生活开支账户;把参加培训班的钱,放到个人发展账户;把过节买礼物的钱,放到情感账户;把旅游度假的钱,放到享乐休闲账户等。

这还不算,更重要的是,很多「心理账户」平时都是关闭的。比如情感账户,只有过生日之前才会开放。所以,不过生日时,我们的钱主要都放在「生活账户」。一旦想用这个钱去购买非生活用品时,你就会舍不得花,你会觉得理由不够充分。

但过生日之前,你会重点开放情感账户,这时候,购买礼物就有了非常充分的理由,很容易舍得多花一些钱。

所以,一件商品贵和便宜,并不是绝对的。当顾客嫌一件商品太贵时,我们可以利用「心理账户」引导顾客。

央视知名财经评论员单仁,分享了 3 点技巧。

1、改变顾客对产品的认知,替顾客设置一个新账户。

我们都知道脑白金的广告语:

今年过节不收礼,收礼只收脑白金。

其实,这句广告语的精髓,就是选对了心理账户。

脑白金作为保健品,属于「健康管理账户」。但是,通过广告将自己定位成了送礼首选,变成了「情感账户」。

这样做的好处,非常明显:

在健康管理账户中,药品、医院、健身等消费项目,已经占据了很大份额,人们不会对保健品投入很多资金。但对于送礼,人们的预算一般都比较充足,花钱决策也容易。

因此,如果想让顾客觉得一款商品不「贵」,就要把这款商品从顾客不愿花钱的心理账户,转移到顾客愿意花钱的心理账户中。

2、提前消费,避免顾客的心理账户「余额不足」。

很多时候,顾客不愿意购买你的产品,不是你的产品不好,而是他准备购买产品的心理账户「余额不足」。

「行为经济学之父」理查德·泰勒,曾提过一个有趣的经济行为:

人们虽然讨厌风险,但在面临巨大损失时,如果有翻本机会,他们又会愿意承担风险,继续进行风险投资。

在日常消费中,就是让顾客在决定花钱时,认为自己肯定赚到了。

举个例子,美国曾经有一家滑雪场,因为连续几年降雪量少,加上经济不景气,陷入经营困境。

当时,理查德利用心理账户原理,设计了一种套票——在雪季到来之前,如果购买套票,可以打 6 折。

出乎意料的是,这种套票很受欢迎。而且,虽然打 6 折,但其实只有 60% 套票会被使用,所以滑雪场还是盈利的。

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?

因为「套票模式」将购买决策和滑雪决策分开了。

对顾客来说,在购买「套票」时,首先会想到「划算」两个字,更容易将这笔钱归入「风险投资」账户。当他们拿着套票去滑雪时,因为不用再次付款,就会产生一种「免费」的错觉。同时,「享乐心理账户」也不会透支或者受损失。

而且,即使他们后面不去滑雪,也不会将未消费的责任归咎于自己。因为花钱的决策早就做完了,等到滑雪的时候,已经感受不到这种金钱损失了。所以,等到第二年,他们很可能还会继续购买套票。

所以,很多时候产品卖不动,并不一定是产品的问题,也不一定是顾客的问题。

3、让痛苦一次到位,让快乐分阶段来临

这一招,还得跟售楼人员学一学。

看房时,高明的售楼人员,会把房子的毛病一次性告诉你。然后再把房子的优点,一点一点地详细讲出来。

这么做的好处是,最大限度地扩大房子的正面评价,最大程度降低负面评价。

否则,如果将缺点一点点说开,优点一次说完,自然会给客户留下不好的印象。

所以,尽量让痛苦一次到位,让快乐分阶段来临,用户的心理账户就会更愿意向你敞开。这个策略,也可以应用到企业发布消息上。如果企业有两个好消息,应该分开宣布;如果有几个坏消息,最好一起公布。

如果有一个大的坏消息,和一个小的好消息,应该分别公布这两个消息。这样,好消息带来的快乐,不至于被坏消息带来的痛苦淹没。

反之,有一个大的好消息和一个小的坏消息,就该一起公布,这样,坏消息的痛苦就会被好消息的快乐冲淡,负面效应也就少得多。

学完这节课,你可以马上思考一下,身边有哪些现象,利用了「心理账户」原理,或者公司哪些营销策略,可以通过「心理账户」原理进行优化。欢迎把你的观察,分享出来。

课程策划:赫海娜

参考来源:微信公众号「单仁行」

课程审阅:何川

客户沟通

客户说不喜欢这套房子,怎么办?

2021-8-18 12:58:01

客户沟通

4 个步骤,强化客户对产品的需求

2021-8-18 12:58:56